第一件事是优化供应商的数量,第二件事是供应商资质的管理。
供应商数量的优化
一方面,是因为企业在面对采购需求的时候,前期准备不足,往往只是多选择供应商来寻找安全感。
另一方面,因为企业长时间没有对供应商库进行清理,所以存在很多少量供货的供应商。企业或者为了少量的供应需求,引入多家供应商同时供货等等。这些都很容易消耗管理的精力,并且产生一些管理暗区。
企业应该详尽地了解和把控每一个被管理的供应商对象,然而在太零散的供应商体系下,企业很难做到这一点,而那些鞭长莫及顾此失彼的地方正好是风险经常发生的地方。
定期对供应商数量进行优化,可以让供应商资源更集中、更优质,减少管理资源中没有必要的损耗,同时也杜绝了管理暗区产生一些隐藏的风险。
举个例子,对某些物品实行集中采购,就应该选择优质的集中供应商。精简供应商数量不仅可以减少风险,还可以带来价格上的优势。
那我们对生产类供应商中单源和多源的说法有没有正确的理解?多源供货渠道的抗风险能力是要比单源渠道要强的。但是这里的多源不是多了就好的意思,而是相对于单源来说的。
我们可以按照需求适当的增加一到两家优质的供应商。无论供应的产品是不是很重要,当同一类别产品的供应商数量太多的时候,就应该认真反思一下它的必要性。
我们必须要理解合适的供应商数量才是企业最好的选择。
供应商资质如果不能达到企业要求,也容易引发风险。企业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整理,管理方向主要包含下边这两方面。
我们先来说一下第一个方面。第一个方面,就是对于一些能力比较弱的供应商有针对性地提供帮扶和支援,帮助其提升。如果在整改措施后,这个供应商仍然没有一点好转的迹象,或者仍然达不到企业的要求,企业就可以考虑和这个供应商终止合作关系了。反之,对帮扶后进步比较快的供应商就可以加强合作了。
我们接下来说说第二个方面。第二个方面,就是对同一类别的采购物品来说的。如果背后有不同资质的供应商,保留最有优质的供应商,剔除资质最差的供应商。当然,企业也可以调整供应比例,向着优质供应商倾斜,减少劣质供应商的比例,以此来保证供应商的整体水准。
总的来说,供应商资质管理过程中,企业需要认真考虑跟供应商继续合作的可行性。虽然说不应该轻易中断双方的合作关系,但是对资质比较差的并且光出错的,没有一点整改意愿的供应商,刮骨疗伤是唯一的风险管控办法。